(引进人才要打造最优“软环境”)
文/赵耀世
2020年,约2.2万名海外留学归国人才落户上海。他们中,毕业于世界排名前100名大学的人占比超过50%,毕业于世界排名前300名大学的占比近80%。数以万计的海归留在上海的背后,是这座城市想尽办法吸引“顶流”留学人才的满满诚意。(2月5日中国新闻网)
“十三五”期间,上海累计引进留学生人数比“十二五”期间增加了1倍多。显著成绩的背后是当地引才政策的不断优化升级。从提供纳税优惠、发放补贴、优先住房等一系列优惠政策,到在人才发展“软环境”上比拼,引才思路的转变,让引才政策变得更加务实高效。其实,“软环境”本身就是硬实力。积极打造最优“软环境”,可谓抓住了引才的关键。
人还是那些人,可为什么一些地方却能在人才市场上手握主动权?想必这不只是各种补贴政策很给力,理念先进更有吸引力。随着“抢人大战”的愈演愈烈,那些跟风“抢人”的地方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,究其原因,主要在于引才理念缺少创新性与实际性的融合。可以说,引才政策的吸引力不仅仅在于其本身,政府的决心和姿态也尤为重要。
正是如此,也有不少地方在引才政策上日趋理性。需要什么样的人才、有什么样的优势、该提供怎样的服务保障等等,一连串的问题都在倒逼地方引才走向精准化。深圳的“孔雀计划”、南京溧水区建立的人才发展检测云平台、上海为海归人才量身打造政策等,都通过实践证明,越注重“软环境”打造,越容易占得优势。
从某种意义上讲,“软环境”也是生产力。地方要实现高质量发展,就要想方设法把“人力资源”转化为人才优势,变人才优势为发展红利。所以,打造最优“软环境”理应做到“优”无止境。而要做好“优”文章,则考验着地方政府的市场意识和决策智慧。无论何时,都要紧盯市场发展变化,不断用更优质的服务和保障来应对新变化、新需求。
引才最终是为了用才,如果缺少人尽其能的用人环境,不能打破僵化束缚,那么人才关注的“天花板”还会依然存在,到头来必然会影响到人才队伍的稳定与效能的发挥。因此,引进人才要在打造最优“软环境”上深耕细作。
举报/反馈
扫描上面二维码,微信咨询
落户咨询热线:133-7767-2635
咨询热线
133-7767-2635